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工作>>正文

安阳工学院开展“寻访总书记足迹,牢记领袖嘱托”行走大思政实践活动

2023年04月03日 17:22  点击:[]

在殷墟大门前合影

参观甲骨窖穴展厅

在司母戊鼎展厅参观

参观殷墟车马坑展厅

郭海东博士现场讲课

高锐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感受

为引领青年学子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近日,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织50名“青马班”学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殷墟博物馆地下展厅、司母戊鼎展台、殷墟车马坑展厅,开启了殷商文化访学之旅。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殷墟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九十余年的考古发掘和甲骨文研究支撑下,殷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站在殷墟甲骨文展厅,青年学子们感受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自1899年甲骨被发现以来,通过学者对甲骨文的不断钻研,证实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将我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嘱托考古工作者,“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今的殷墟已经成为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基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殷墟博物馆地下展馆,大家在司母戊鼎前聆听了讲解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参观时的情景,深深地体会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论述,“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师生们来到了车马坑遗址的展区。看着殷墟车马坑内的青铜马车、车辙印以及道路基址。同学们细品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殷墟车马展品时的重要讲话。

活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海东博士在甲骨碑林和车马坑展览馆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运用历史和考古知识,深入浅出地围绕三重文化自信解读殷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根。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听着郭老师讲解殷商历史和殷墟九十多年考古发掘取得的辉煌成就,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涵义;感悟到殷商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视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马院教师高锐和青年学子们分享了她的感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植根中华文化的沃土。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自信根基,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电气学院21级自动化专业学生胡骥刚分享感受:“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感受历史、思考历史,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永恒记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飞行学院21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张树增有感而发:“参观殷墟才明白‘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的含义,我也希望我在福建家乡的亲人、朋友们也都有机会来安阳殷墟看看,了解我们古人的智慧,增强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自信。”

化工学院21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孙艺泽说:“从课堂听课到实景体验,让我激动不已,那些千年的古物、故事从千年的遗址中移到了我的脑海中,时刻提醒我先人们所创造的价值,永远记住那段辉煌的历史。”

数信学院21级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于小艳感触很深:“通过参观殷墟遗址,让我懂得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文化与传媒学院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孙佳琪写到:“走进殷墟,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进我们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赓续传承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历史,时刻充满文化自豪感、认同感。”


责任编辑:谷  蓉

编    审:李红安

上一条:我校组织收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思政公开课 下一条:共青团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期专题学习班暨2023年度团学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关闭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